库存积压
在管理科学还没有诞生时的早期企业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避免停工,待料按时交货,一定是要尽量储备较多的产品和生产用物料。毫无疑问,这一定造成库存积压,但如果不这样做又如何保证生产的需要呢?当然这是每一个精明的企业管理者都会要考虑到的问题。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科学诞生以后,从作业标准化衍生出来的定额管理,似乎为此找到了答案,既然工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做到标准化,自然就可以为每一项物料规定消耗定额,从而热爱存储量。显然这为减少库存,找到了一种计算方法,比之前不进行计算的库存降低了库存积压。但后来发现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下,很难严格按照定额来做生产储备,且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复杂性导致所需物料成千上万计算的时间已经无法满足计划周期的要求,然而这种对存储量的认识已经为合理库存指出了方向,随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发展,管理者们将其应用到库存管理中的时候,产生了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就是根据统计规律计算出企业中关键物料的再订货点和每次订货量,当这个物料的库存量下降到这个点时,就必须按照每次订货量进行订货,这种方法显然比前者更加简单易行,虽然开始制定订货点时的计算量较大,但在以后的执行中就基本上不需要过多的计算,很多企业都用这种方法来做计划,他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至今仍然有较大的使用价值。作为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在企业运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花费在生产产品上的时间,已经远远小于存储和运输产品和物料的时间。有一篇关于库存管理的文章中,写到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生产成本的10%。并且还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用于存储和运输。不需要考证,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需要的是它所反映的趋势是现实生产企业的一种真实写照,这样的现实足以让科学管理大师们再次将注意力放在如何降低库存积压的问题上。研究结果表明,订货点法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它的应用前提是假设物料会持续的被使用,这种前提导致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需要这项物料的产品订单,所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而如果按照订货点法则仍然会去订货,这仍然会造成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当计算机技术产生并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时,新的计划管理方式,MRP诞生了,利用计算机的超高速计算能力,以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销售生产采购三项职能的协调,力图达到销售多少就生产多少,生产多少就采购多少的管理境界,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内容节选自《ERP123》